股指期货配资网 一家2000亿独角兽,宣布裁员
发布日期:2025-02-15 22:28 点击次数:65

Cruise 裁员 50%股指期货配资网,转向个人自动驾驶汽车。

作者 | 吕敬之 编辑 | 吾人
2025 年刚开始,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了一场震动。
近日,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 Cruise 宣布将裁减约 50% 的员工,这一决定让整个行业为之瞩目。Cruise 的这一举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公司将从 Robotaxi 业务转向与通用汽车合作,专注于个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与推广。
这一转变背后,是 Robotaxi 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商业化进程却远未达到预期。技术瓶颈、高昂的成本、法规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公众对安全性的疑虑,都让 Robotaxi 的大规模推广面临重重阻碍。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Waymo、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在该领域投入巨大,通用汽车在持续投入多年后,决定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以寻求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尽管如此,Robotaxi 赛道仍是资本宠儿。资本的青睐表明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长期潜力仍充满信心。展望未来五年,Robotaxi 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变革,技术层面,自动驾驶算法的升级和硬件架构的优化将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商业化进程方面,运营范围将逐步扩大,从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渗透;政策支持也将不断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宣布裁员
一家自动驾驶明星独角兽,要开始裁员了。
近日,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 Cruise 宣布将裁减约 50% 的员工,Cruise 将把资源重新投入公司更广泛的业务中。
此次裁员范围甚至涉及高管团队,包括首席执行官 Marc Whitten、首席人力资源官 Nilka Thomas、首席安全官 Steve Kenner 以及全球公共政策主管 Rob Grant,他们均将在本周离职。
Cruise 在声明中表示:"今天,公司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与大约 50% 的员工告别。我们感谢他们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将通过离职补偿和职业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下一份工作。"
据公开数据报道,截至去年年底,Cruise 共有约 2300 名员工,这意味着此次裁员人数将达到 1100 多人。
Cruise 总裁 Craig Glidden 在邮件中提到,此次裁员是"去年 12 月宣布战略调整的结果"。随着公司从网约车业务转向与通用汽车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自动驾驶汽车,人员配置和资源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Cruise 发言人表示,公司目前正专注于与通用汽车合作,推动个人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宣布 Cruise 已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未来将专注于"个人自动驾驶汽车",而非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此外,通用汽车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规划主要包括将 Cruise 的技术整合到现有的 Super Cruise 驾驶辅助系统中,Super Cruise 目前已实现脱手驾驶功能,并搭载于超过 20 款通用汽车车型,未来通用汽车将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 Super Cruise 的自动驾驶能力,同时通用汽车已将 Cruise 从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转向个人自动驾驶汽车领域,Cruise 已成为通用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未来将专注于为个人消费者提供自动驾驶汽车,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通用汽车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个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中。
通用汽车预计通过整合 Cruise 技术,Super Cruise 系统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每年约 20 亿美元的收入,这表明通用汽车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充满信心,并将其视为未来增长的重要领域,通用汽车曾同时推进 L2 级(Super Cruise)和 L4 级(Cruise)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然而随着 Cruise 业务的调整,通用汽车目前更倾向于通过逐步升级的方式将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部分功能融入 L2 级系统中,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尽管在全球自动驾驶市场中通用汽车面临来自特斯拉、Waymo 等竞争对手的挑战,但通用汽车通过整合 Cruise 技术仍希望在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在上个月的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通用汽车高管将 Super Cruise 技术定位为今年的增长重点之一。首席执行官 Mary Barra 表示,预计 Super Cruise 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每年约 20 亿美元的收入。
自动驾驶的"冰与火"
通用汽车将自动驾驶战略从 Robotaxi 转型到个人汽车自动驾驶,可能是因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Waymo 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在该领域投入巨大且占据一定优势,通用汽车继续投入难以快速盈利且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同时,自 2016 年收购 Cruise 以来,通用汽车已在该领域投入超过 100 亿美元,但 Robotaxi 业务的规模化运营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通用汽车决定停止对 Cruise 的 Robotaxi 项目提供资金,以优化资本配置。
通用汽车这一举措,也揭示了整个 robotaxi 商业化艰难、成本巨大的隐忧。
Robotaxi 的商业化困境主要体现在技术、成本、法规、市场接受度等多个方面。
技术瓶颈是当前的主要难题之一,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仍需提升,尤其是在复杂路况、极端天气以及长尾场景中,多传感器融合与计算冗余设计仍需优化。
成本问题也是制约其商业化的关键因素,研发、制造、运营和维护成本高昂,且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此外,法规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商业化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法规差异以及责任认定的模糊性,使得企业在推进商业化时面临诸多法律障碍。
同时,公众对 Robotaxi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存在疑虑,市场接受度较低,这也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与此同时,整个赛道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网约车和出租车以及新兴自动驾驶企业的竞争,使得 Robotaxi 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面临巨大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 Robotaxi 的商业化之路充满挑战。
所以各家企业,也都从各个方面入手来攻克 robotaxi 商业化的难题,这其中最经济的当然是控制成本。
控制 Robotaxi 运营成本可以从硬件优化、技术进步、运营效率提升、安全冗余优化、能源管理、保险与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入手。
这其中硬件成本的降低是关键,通过优化传感器配置和计算单元,例如采用半固态激光雷达替代旋转式激光雷达,以及优化显卡配置,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技术进步如高能效计算、车路云协同等,能够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此外,运营效率的提升,包括优化车队管理和用户调度,能够提高单车利用率,降低单位运营成本。安全冗余方面,从车上安全员逐步转向远程安全员,也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能源管理上,采用换电模式或优化充电策略,可降低补能成本。
同时,保险费用的降低和政策支持,如政府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能进一步减轻成本压力。这些综合措施将有助于 Robotaxi 在商业化过程中实现成本控制和盈利目标。
当然,路况、政策以及道德层面的问题是 robotaxi 商业化更加不可控的因素。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的驾驶事故归责问题都颇受争议。法规之外,这背后的道德问题更值得讨论,一位硬科技的投资人就举了个极端的例子,"假如现在一辆车正在行驶,在已经难以刹车的前提下,前面有一辆空车和一个行人,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把做这个决策的选择权交给一台机器,或者说,我们能不能够把这种事情的选择权交给一个机器,这是自动驾驶技术背后道德问题值得被深刻探讨的方面。"
在这方面,美国和中国两个市场也围绕 robotaxi 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了推进。
美国在 2024 年 12 月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全球首个明确针对 Robotaxi 的法规框架 AV-STEP 草案,这一框架明确了运营企业资格、责任划分以及事故责任归属等关键问题,要求企业提交详细的安全案例,涵盖车辆信息、传感器方案、碰撞检测、数据记录、远程接管协助等内容。此外,美国各州也在积极推进自动驾驶立法和行政命令,部分州允许在一定条件下,L4/L5 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可以不配置车内安全员。
在中国,政策法规的推进则更加注重渐进式发展和安全验证的平衡。2024 年,中国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标准和上路通行条件,推动了 Robotaxi 在特定区域内的商业化试运营。多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如武汉、广州等,发布了地方性法规,支持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与应用。例如,武汉政府逐步放开了机场高速、垂直快速路、垂直环线和市区部分区域的运营许可,促进了萝卜快跑的快速扩展。此外,中国在 5G 通信、智能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展迅速,为 Robotaxi 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新的机会
尽管充满挑战,Robotaxi 也是妥妥的"资本宠儿"。
2024 年,Robotaxi 行业在投融资方面呈现出活跃态势,整体融资情况优于 2023 年,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 1 月至 12 月,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公开了 185 起重要投融资事件,较 2023 年增加 30%,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 370 亿元。
2025 年,Robotaxi 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层面,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技术推动了城区智驾的成熟,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智驾功能有望从"开城"到"全国都能开"再到"车位到车位"落地。
商业化方面,特斯拉计划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下一代车载计算平台 AI5,其算力较现有平台大幅提升,这将为 Robotaxi 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2025 年也被认为是 L3 级自动驾驶商用的元年,政策、硬件、软件和保障体系的完善将推动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整体来看,Robotaxi 行业在 2024 年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而 2025 年则有望在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上取得重要突破。
未来五年,Robotaxi 行业将经历显著的变革,这些变革将涵盖技术进步、商业化进程、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算法的持续升级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根据罗兰贝格的预测,到 2027-2028 年前后,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将能够实现将感知融合和 PNC 规划控制模块统一纳入大模型中,实现 End-to-End 方案,正式标志着 L4 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完全落地。这将极大地提升 Robotaxi 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决策灵活性,为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整车架构方面,到 2027-2028 年,领先整车厂将完成中央控制架构、超高算力芯片、完全线控底盘、万兆以太网络架构四大核心硬件部署。这将使车辆具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高效的通信能力,从而支持更复杂的自动驾驶功能。此外,随着单车智能向云端智能的迁移,车辆的生产制造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商业化进程方面,未来五年内,Robotaxi 的运营范围和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目前,中美两国处于商业化 1.0 阶段,运营范围渗透率为 5-10%,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预计到 2026 年,行业将进入商业化 2.0 阶段,运营范围渗透率达到 20-60%,低线城市有望参与。到 2032 年后,Robotaxi 有望实现全区域覆盖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头部企业如 Waymo 和百度 Apollo 等,预计将在 2024 年年底实现收支平衡,2025 年实现盈利,这将为整个行业的商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示范效应。
市场竞争方面,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Robotaxi 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运营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以及合作模式创新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例如,小马智行计划在 2025 年实现自动驾驶车队规模突破千辆大关,并达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此外,企业还将通过与出行平台和出租车公司的合作,共同推动 Robotaxi 的商业化落地。
Cruise 的裁员是一个阶段性战略的终点,不过下个阶段的故事仍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股指期货配资网,作者:吕敬之,36 氪经授权发布。